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 广州技能选手再次惊艳全

刚落幕不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下称“国赛”)上,广州技能选手再一次惊艳全国,共夺得金牌13枚、银牌4枚、铜牌7枚,获得金牌数占全国12%、占全省56.5%,金牌数、奖牌数在全省排名第一。其中世赛项目勇夺9枚金牌,占广东代表团世赛项目金牌数的一半以上。

“感觉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的诞生。”“他是怎么做到的?”……在赛场上,广州选手用自己的精益求精征服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赛场下,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冠军们是如何炼成的?有没有可以复制推广的“冠军之道”?对此,13个项目的冠军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原型制作项目(世赛选拔)冠军劳家日:

榜样力量激发奋进的动力

2019年,劳家日进入广州市技师学院的原型制作精英班,走上技能赛道,这与其班主任黄枫杰有密切关系。黄枫杰是第44届世赛原型制作项目金牌得主,两人是老乡,均来自湛江雷州。榜样的力量让劳家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进入精英集训梯队后,劳家日从“跟班小弟”做起,在耳濡目染的熏陶和系统集训的过程中,技能从1.0版升级至2.0、3.0版。国赛赛场上,劳家日成为各大观摩团的焦点,多个评分项获得满分。“最后呈现的作品很完整,组装严丝合缝,这就是‘大国工匠’的风范。”劳家日的风采赢得了各省市观摩团的赞美。

“他是我当班主任带的第一个班的学生,平常话比较少,性格内敛,平常训练极其稳健,有一股愈挫愈勇的韧劲。”黄枫杰如此评价劳家日的夺冠之路。

CAD机械设计项目冠军黄育森:

实实在在努力 一定取得胜利

2018年入读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后,黄育森在老师的推荐下加入了CAD机械设计项目精英班。“虽然有时候会很枯燥,但是在这里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学到很多知识。”四年多来,黄育森一刻也没有放松,即使是节假日也在基地训练,就是为了拿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最难忘的莫过于集训的那段日子,稍微有一丝懈怠都会觉得愧对自己一直以来的努力。”

黄育森相信,只要实实在在地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当我得知成绩那一刻,心情无比激动。”黄育森说,这次夺冠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更让他对后面的道路更加期待。“很感谢学校对我们的重视和支持,很感谢教练们的教导和付出。”接下来,黄育森会继续勇往直前,为冲击世界技能大赛做好准备。

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冠军马贞鹏:

重点攻克游戏功能开发难点

2018年,马贞鹏入读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后,很快加入了网站开发与维护项目精英班。一路见证师兄杨书明从国赛走向世赛,夺得2022年世赛特别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冠军,马贞鹏备受鼓舞。后来,杨书明留校,成为了马贞鹏的教练,两人亦师亦友。

马贞鹏认识到自己竞赛经验不足、理论知识缺乏,他便每天最早到集训基地练习,与教练团队一起攻克难题。竞赛中最难的模块是游戏开发,由于赛题在比赛期间才公开,所以一旦遇到不熟悉的游戏很容易会陷入被动。因此,教练们为他安排了大量的游戏功能开发练习。本次国赛赛场上,第四个模块就是游戏开发,要求选手开发一个四子棋游戏。马贞鹏编写游戏逻辑时,处理斜线胜利的逻辑却出现了问题,卡了十几分钟。幸好,马贞鹏立即努力调整心态,冷静排查逻辑上的问题,最终顺利完成了游戏开发,并以整体的优异表现获得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冠军。

制冷与空调项目冠军邬海彬:

“初心”让自己重新出发

“制冷与空调项目是一个兼具比拼脑力和手工的项目。”邬海彬说,自己从小对手工最感兴趣,知道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有制冷与空调项目精英班后,就毫不犹豫选择了报名。在精英班选拔淘汰的那段时间里,邬海彬每天都尽可能地将每个小的训练任务做到最好最快,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冲击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时,邬海彬遭遇了失利,曾经一度自我怀疑。“最初自己不就是喜欢那纯粹的手工而来的吗?”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邬海彬重新找回了初心,并决定“再冲一次”。

这次比赛中,邬海彬没有再给对手机会,顺利完成所有任务并夺冠。“三天的比赛中遇到的问题很少,主要是在平时的训练和复盘中已经把很多的问题解决了。”邬海彬说。

网络系统管理项目冠军莫天:

备赛每天都在攻克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