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APP简易化搭建社区推荐

一个 " 好社区 " 的运营与成长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本文以作者所在团队打造社区模块的过程为例,梳理了他们是如何思考处理当前社区打造的,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因自家产品业务规划需要,我们目前在搭建【社区】模块,并准备在一级菜单栏开放入口,这事看上去挺大动静;因为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同学,多多少少知道,内容社区可以说是一个行业了,而且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市场。

例如往大了讲,有独立的小红书、知乎等社区型产品,往小了讲有 Keep、网易云等,在 APP 中嵌套社区的做法(我们目前就属于这类)。

其次,一个 " 好的 " 社区也不是一个小团队说做就做,立马能支撑起来的;成熟的社区离不开供需关系,也就是内容消耗者和创作者,以及复杂的推荐算法;并配套内容审核治理、成长等级、创作者激励等等一系列运营制度来运行。

令人遗憾的是,以上这些我们当前团队能力,都做不到;所以我想写这篇文章总结一下,看看我们是如何思考处理的。

一、思考 - 正向推荐

因为我所在的团队没有一个懂内容的运营和产品;只是老板想要,交代下来就开干了!(听起来,跟你们公司咋样,哈哈哈)

所以作为一个【非专业且不合格的】社区产品经理,我被指定负责社区模块时,只能抱着敬畏心边学习边思考边设计;中心思想是尽量先做小但保证对(合格),实际运行后根据实战经验再调优迭代。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功能流程,作为产品要记得,不管接到什么功能需求,都先自己理一下正流程和逆流程,然后在思考其中设计的关键点所在,最后输出原型时,才能妙笔生花。

例如社区的正向流程:

1)给谁推荐内容?

2)推荐什么内容?

3)推荐内容的数量构成?

首先给谁推荐:这里可以通过用户标签与内容标签,相结合进行关联推荐;简单举个例子,用户分享了某篇文章,该文章在创建时运营打上了 " 娱乐 " 标签,那么再次推荐时,就会给用户推荐含有 " 娱乐 " 标签的内容。

打标签有很多场景,这又属于另一个大类型了,网上有很多文章的,这里就不做赘述。

其次推荐什么内容:内容也有很多种形式,这里产品经理需要整理自家 APP 内有哪些内容向产出,比如 UGC 发帖、内部运营发帖、外部邀请合作或搬运的 PUGC、KOL 发帖、或创建的话题等等。

像我们 APP 还有商品的咨询问答,其实也属于内容产出,尽可能囊括全部,并非是说要在社区中一股脑推荐给用户,而是清楚后,以便于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改造,比如我在社区推荐瀑布流中会随机插入一个商品咨询问答的卡片。

最后推荐数量构成:一般情况下,上拉刷新或下拉加载,推荐 9~12 篇内容;那这 12 篇内容如何构成呢?

最少需要考虑三种情况:一种是运营强推荐,比如运营推荐文章,属于首次进社区必现;一种是热门文章、新鲜度文章(发布时间近)的推荐、一种是标签关联推荐;

延伸处理:我们又把标签推荐分为分实时浏览标签和历史浏览标签两种状态,这样用来区分推荐结果,比如今日首次进社区,还没有浏览内容情况下,根据历史推荐;有过浏览后,就需要根据当前浏览结果进行推荐。

以上如此划分,是因为推荐算法逻辑我们不懂(没有算法工程师),但整体思路是要保证公平性,任何类型的内容都有机会露出,不可能全是标签推荐的内容、也不能全是热门推荐。

继续往下拆解:就是推荐内容数量分配问题;最粗暴的一种方案是配数,比如一次刷新推荐 9 篇内容,热门文章取 3 篇、新鲜度文章取 3 篇… .

另一种方案是给每一种内容属性设置分值,比如热门文章设置高中低三个段位、新鲜度文章按发布时间也设置高中低… .

然后每个段位都对应给默认分值,最终根据文章累加的总分,进行推荐。

延伸处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考虑内容库是很大的,比如有 1000 篇文章,计算每篇文章分数再推荐出 9 篇文章,研发可能需要十几秒,但加载刷新一次仅需 2 秒;这中间就会存在问题了,需要与研发讨论是否根据历史标签先做一个默认的初始推荐库,随时往里面更新替换内容。

二、思考 - 逆向风险

社区的逆向流程:

1)内容不够怎么办?

2)如何验证推荐好坏?

3)新用户怎么推荐?

… ..

首先内容不够怎么办?作为一个从 0 到 1 的社区,如果没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激励政策,内容产出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初始内容只有几千篇文章,就需要考虑这个消耗问题,如果初始内容库有几万篇文章,或许可以过渡一段时间。

有能力的话,产品可在会议过方案时提出风险,跟内容团队及领导约束,定期产出多少内容(不论自产、购买或用户发帖)来确保消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