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ips团队主要成员,左起:周锐嘉、林钟典、李泽华、黄思程、彭泽鹏、周梦来
中大一个“90后”学生团队开发运营手机软件“UTips”,掀起校园信息的“指尖革命”
这个“童子军”团队的初步成功也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注入一丝跃动的气息和活力。 李泽华的名片很“华丽”:UTips校园资讯助手首席执行官(CEO)。这名刚刚从中山大学软件学院本科毕业的“90后”,目前正忙着筹备注册公司。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热映前夕,李泽华和他的团队正黑白颠倒地忙碌着,他们用4个月开发出一款名为“UTips”的校园资讯手机软件,上演了一幕“中大合伙人”。
软件发布当月,就有三四千人下载安装了;中山大学维纳斯歌手大赛抢票功能开通后,34秒内100张票就被抢光了;广东“展翅计划”报名平台开通后,日访问量超过60多万次,平均每小时超过2万次;目前软件覆盖了中山大学四个校区,已有两万多用户……
这是一场校园宣传方式的“指尖革命”。在“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背景下,也颠覆了大学生“找工作”的传统概念。
“点子”很重要
“我们要毕业了,想给学校留下一些可以延续下去的纪念。”时任中大东校区校学生会常务副主席的李泽华想法很好,却苦于无策。直到去年7月,时任校团委副书记的唐锐找到他。中山大学四个校区,每年都要举行三四百场校园活动,前期的传单、海报、横幅等宣传经费就要花掉上百万元,某些大型活动的宣传费动辄十万元计。“太浪费了,也不环保!有没有办法省下宣传经费,同时又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同学们?”
李泽华一听就兴奋了,立刻邀请几位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技术达人”商议,他们发现:95%以上的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习惯碎片化搜索、较少光顾校园官网、有用信息被忽视,“由于校园信息种类繁多且比较分散,容易漏看,比如单项奖学金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实习求职信息等,往往看到时已经错过报名日期了……”创意雏形呼之欲出——开发一款免费的手机软件,将信息从纸上搬到指尖,将整合后的校园资讯直接传递给学生。
但具体怎么做?在安卓系统还是苹果系统上做?李泽华又一次犯难了。
与此同时,“招兵买马”的过程也不顺利,从去年8月到去年年底,前后找了3个团队,都没“接活”。后来联系到中大信科院的计算机俱乐部,对方答应了,并且俱乐部主席周梦来后来还担任了团队的CTO(首席技术官)。
去年11月中下旬,团队终于组建起来了,唐锐担任校内导师,李泽华全面统筹,技术团队有5人——信科院的周梦来、黄思程、张梓滨、刘钺铿、林钟典,负责产品研发;运营团队也是5个人——除李泽华外,管理学院的李颖负责财务,政务学院的刘笛和工学院的黄剑铭负责业务推广,同在政务学院的刘芸负责文字编辑。此外,还有传播与设计学院和软件学院的陈鸿均、陈嘉裕,陈思媚、李芊一等四名同学,负责中大校内信息的审核。
接下来,大家围绕软件名称、系统开发、频道划分、内容设置等讨论了整整一个月。软件最终命名为“UTips校园资讯助手”,“U是university(大学),Tips是建议、提示。”开发安卓和苹果(IOS)两个手机客户端,整合发布中山大学的新生指南、奖贷助勤、生活后勤、学术讲座、教务通知、就业实习、读研考公、出国留学、公益实践、失物招领等校园资讯。
如今,团队已壮大到25人,各有所长,各司其职。
“起步”更关键
UTips团队最初的目标并不大——在中大校内试运营,但一段小插曲为这款软件的诞生提了速、“升了级”。
去年12月3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实施广州大学城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目标用10年时间将大学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文化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中大党委书记郑德涛听说UTips项目后,觉得创意很好。这让UTips团队成员们都很兴奋,他们的目标,也随之调整为做成省内甚至全国高校的校园活动资讯平台。
团队加快了开发推广步伐:周梦来、林钟典分别负责安卓和IOS客户端的开发,张梓滨负责后台服务,黄思程负责网页版,刘钺铿负责美工设计。
IT行业都会遇到技术与需求不能兼顾的问题,UTips团队也不例外。由于手机兼容和信息推送问题,技术团队与运营团队大吵了两回。
解决移动墙|域名墙的国内免备案云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