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却又来的猝不及防。
6月23日夜间,港股上市公司建业地产宣布暂停向所有境外债权人进行支付。
至此,这家中原大地上最有影响力的房企,也在苦苦挣扎后进入生死倒计时。一同跌落的,还有它的缔造者胡葆森,一位极致的“河南主义”企业家。
01
形势比人强
依然记得2022年建业集团的投资人沟通会,创始人胡葆森曾这样承诺:
“我已经快70岁了,借债还钱天经地义,只要企业不倒,今后还会坚持还债。”
言外之意,我栽了,但我认栽。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丝刚毅,同时又有些许悲情,刚毅是胡葆森骨子里的东西,悲情则更多是出于对企业现状的无奈。
和很多房企一样,建业这几年为了还钱已经使出浑身解数。
河南·戏剧幻城和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是胡葆森最看重的两个文旅项目,但最终还是卖给了河南国资。与此同时,建业旗下的广场、步行街等商业项目也被整体出租给万达集团10年,换回7亿现金流。
去年6月,建业地产成功引入战投,河南同晟置业有限公司作价6.88亿港元购入建业地产8.6亿股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01%。股权穿透后可以发现,同晟置业是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100%持股企业,背后实际控制人为河南省人民政府。
国资的注入一方面可以直接缓解现金流危机,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企业增信,为后续融资提供助力。即便如此,建业还是陷入了亏损的泥潭。
2022年,建业地产收入240.83亿元,同比下跌42.6%,亏损78.19亿元,这是公司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今年建业地产把销售目标定为320亿元,相较去年的240亿元增长了33%。但根据建业地产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集团物业合同销售总额只有区区87.64亿元,同比减少20.8%。
在这样一种经营现实面前,建业地产暂停支付债务也就合乎情理了,并非胡葆森言而无信,实在是形势所迫。2023年-2025年,建业地产总共有7笔存量美元债,总计21.6亿美元。如果没有外部资金,这些钱肯定是还不上了,既然早晚都要违约,那索性都不还了。毕竟还有保交楼的重任,相较于还债,这一任务更加重要。
冬天的痛苦往往是为夏天的错误买单,房企如今的窘迫在多年前他们疯狂扩张时就已埋下伏笔,有因必有果。
但是,末日审判最终降临到胡葆森的头上还是不免让人惋惜,因为在中国众多房地产老板中,他是最有希望避开这场非理性发展危机的那个。
02
一生唯谨慎
和老乡许家印横冲直撞的性格截然不同,胡葆森向来喜欢稳扎稳打。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香港楼市有过一段“丧心病狂”的行情,楼价指数在1991年-1996年上升了4倍。由于有多年外派中国香港工作的经历,胡葆森一直默默注视着那里发生的一切,1997年,他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冲动,在中国香港投资了一层楼,46天猛赚1700万元。尝到甜头的胡葆森继续加大赌注,掏出1320万元又买了一层楼,结果却吃了个大瘪。
亚洲金融危机瞬间刺破了香港楼市的泡沫,刘銮雄、李兆基、郑裕彤等大佬均损失惨重。尽管胡葆森当时的亏损显然无法与上述这些人相提并论,但考虑到各自的财富体量,他承受的暴击显然更多。
从那以后,胡葆森悟出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有发展规律,要按规律办事。早些年他有一个不离身的小本子,随时记录自己的经营心得,扉页上最醒目的位置赫然写着一行字:
生存重于发展。
1998年房改之后,中国房地产进入一个单调递增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想着如何向外扩张,在全国范围内跑马圈地,胡葆森则是个例外。几十年来,他始终没有踏出中原大地半步,在胡葆森眼里,河南有一亿人,这一亩三分地足够把自己喂饱。
巅峰时,建业在河南房地产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12%,全河南每卖出八套房子,就有一套是胡葆森盖的。这不仅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南地产一哥”,更一举将其送上了河南首富的位置。
但即使腰缠亿万贯,胡葆森也没有忘乎所以。2008年上市后,外界都认为建业会甩开膀子狠狠干一场,胡葆森却还是一如既往的克制再克制:
“我们只是从波士顿圈了美国最牛基金的钱,跑到驻马店给老百姓盖房子。”
胡葆森的脚踏实地在业内有口皆碑,就连老大哥王石都忍不住夸两句:“老胡对商业规律有很准确地把握,他能够不浮躁,专心致志地做事。”
然而,所有这一切在2015年全变了。
在去库存和棚改货币化政策的双向加持下,房企们接着奏乐接着舞,大半辈子都在隐忍克制的胡葆森也没能再把持住。
下一篇:财政税收审计
解决移动墙|域名墙的国内免备案云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