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中國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在上海揭牌運作。十年來,黨中央先後分6批部署設立了21個自貿試驗區。
十年來,一大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集群在自貿試驗區里落地生根發芽,成長壯大,不僅給自貿試驗區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也增強了對全國的輻射帶動作用。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張産業地圖,來了解自貿試驗區。
這是一張全國自貿試驗區的産業地圖。十年來,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增長引擎,引領促進全國的産業發展。
在上海,人工智慧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夯實人工智慧産業的核心基礎能力,帶動上海人工智慧規模以上企業2022年産值突破3000億元。
在安徽,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國際上超導量子比特數目最多的可編程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衝之號”都在安徽自貿試驗區誕生。截至2022年底,合肥量子資訊産業相關專利佔全國的12.1%。
在湖南,創新賦能自貿試驗區內傳統産業轉型升級。長沙片區裏培育了123家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和188家智慧製造服務商,截至2022年,長沙片區重點平臺連接設備數約130萬台,工業APP突破20000個,拉動長沙市工程機械産業産值連續多年全國第一。
在天津,截至2022年底,天津自貿試驗區內租賃企業超過4000家,累計完成2100架飛機租賃業務,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集聚地。
數據顯示,2022年,21個自貿試驗區以只佔全國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佔全國18.41%的外商投資和17.9%的進出口。今年上半年,21家自貿試驗區高技術産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3.3%。
制度創新讓航空産業一飛沖天
四川自貿試驗區是我國西部第一批自貿試驗區中的一個。從2017年掛牌運作到現在,四川自貿試驗區以不足全省四千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近四分之一的外商直接投資和十分之一的新設企業,正在成為我國西部地區高品質發展的一個增長極。
不久前,記者來到位於四川自貿試驗區的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這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民用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而發動機維修,正是航空維修業裏最核心的業務之一。
總臺央視記者 高媛:今年,這裡目前已經交付了126台飛機發動機。其實這個維修過程是極度精密的,我身後這個發動機的修理,就涉及近6000個零部件。
發展航空維修産業,是培育“航空先進製造業”發展新動能的關鍵一環。但要實現“為全球修飛機”,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大量零件的進出口,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過去,航空維修按照所用的單個零部件徵稅,給企業帶來較大資金負擔和人力成本。如何推動航空維修這樣的高端産業更好發展,成了自貿試驗區著力解決的問題。
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吳舸:要如何實現高品質發展呢?應該説我們主要靠創新,一個是科技創新,一個是制度創新。
自2017年起,四川自貿試驗區積極探索完善保稅維修監管方式,出臺了20余項創新舉措,涵蓋稅收、監管等多個方面。在四川自貿試驗區的錦城海關,記者看到了一個保稅維修貨物進出的卡口,得益於創新政策,如今從這裡進出的航空發動機維修成本降低了2%至5%,維修週期縮短10至14天。
解决移动墙|域名墙的国内免备案云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