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大江东|酷暑中的上海魅力!莫失莫忘“夏商周

大江东|酷暑中的上海魅力!莫失莫忘“夏商周

视频摄制:季觉苏

2022年8月,上海,持续高温天。上海博物馆因疫情限流,但满面期待的观众在艳阳下依然络绎不绝。

“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是引发这份热闹的理由——上博今年举办的最重磅精品大展,被圈内人评价为今年中国最值得观看的“现象级大展”。

大江东|酷暑中的上海魅力!莫失莫忘“夏商周

“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有人“打飞的”专程看展,不少历史学者慕名前来,大江东采访当天就瞥见了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先生。此前,诺奖作家莫言曾现身展览,连忙碌的张文宏医生也悄悄来打过卡……

这个和上海当代都市生活似乎全不搭界的上古三代文明展,到底有啥好看?上海为什么要劳心费力办这个大展?

大江东|酷暑中的上海魅力!莫失莫忘“夏商周

上古三代文明场景,在史书、考古材料外,也许还要有点想象力

原来你是这样的“夏商周”:大展里的几个小故事

“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 由上海市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指导,上海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主办,精心遴选出的展品文物共217件/组、314件,其中定级的一级品就有67件/组。展品出自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涉及89个考古遗址,集中展现了河南省内发掘的夏、商、周三代重要考古发现。

“20家博物馆、89个遗址啊,就是到河南,也很难看全这么多文物精品!”带娃看展的市民郑女士感慨。

故事和动人细节太多,大江东随手选几个器物里的故事分享。

大江东|酷暑中的上海魅力!莫失莫忘“夏商周

序厅里代表夏商周的三只鼎

“三只鼎”和“九只鼎”——

看夏商周文明展,满眼青铜和鼎。

序厅里,只放了三只小小的鼎,分别来自夏、商、周。

第一尊最简陋,深褐色,三只尖足,鼎壁很薄,周身仅有几条直线构成的网格纹,这是迄今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青铜鼎,出土于偃师二里头夏代晚期遗址。

第三只最华丽精巧,带盖,有耳,有嘴,全身装饰错金银的三角云纹、四瓣团花,望似一把扁圆的当代时尚茶壶。它来自东周之末、战国晚期。

中间那只,商代妇好鼎,直耳方唇、圆腹圜底、圆柱状实心足,装饰着规整神秘的饕餮纹与夔龙纹,庄严稳厚,那是我们最熟悉的鼎界典范。

跨越近两千年的三鼎之会,而且相聚在世事流转又两千年之后,在东海之滨——如果三只鼎组个小群,它们会说啥?

大江东|酷暑中的上海魅力!莫失莫忘“夏商周

春秋中期,郑国使用九鼎八簋等祭祀用品,还有24件编钟,是对周礼的公开僭越

“九鼎”,收于最后的“封邦建国”展区。本次展览规模最大、件数最多的这组文物,出自春秋中期的郑国祭祀遗址,按照祭祀礼仪排列:一排九鬲,二排八簋,最高那排便是九只大铜鼎。上博特地放了张周供列鼎制度示意图:按照周礼,只有周天子可在祭祀大典享用“九鼎八簋”最高礼仪,诸侯为“七鼎六簋”。但东周后期,诸侯强国不屑于周天子及其等级礼仪束缚,周天子眼皮底下的郑国,居然公开用九鼎祭祀,明晃晃的僭越与挑战。与之相邻的一组24件编钟,同样僭越了周代贵族的“乐悬制度”——耳闻目睹,难怪孔夫子“恶郑声”,发出“礼崩乐坏”之叹。

大江东|酷暑中的上海魅力!莫失莫忘“夏商周

夏代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

来自夏的“最美青铜牌”——

从7月30日持续到10月23日的大展,有两件展品,只能露面一个月,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青铜牌饰是其一。

这块牌饰长16.5厘米,宽8-11厘米,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加工精巧丝丝入扣,历经三千余年,绿松石无一松动脱落,在展厅柔和的光照下,它优美地泛着青绿光芒。1984年在二里头夏代墓葬遗址出土时,它安放在墓主人胸部,两侧有对称的穿孔钮,是穿缀系于主人胸前的。专家猜测,它或是沟通天、地、神、人的载体。

作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头牌”之一,馆方“忍痛割爱”,只借展一个月。

大江东|酷暑中的上海魅力!莫失莫忘“夏商周

司母辛方鼎

“妇好其来?妇好不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