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8月26日电 题:从“中国速度”到“中国高度”——深圳特区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
1980年8月26日—2020年8月26日。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迎来40岁生日。
从南海之滨默默无闻的小镇,到常住人口1300多万、每秒创造超过85000元生产总值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深圳为什么能?
由经济特区,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凭什么好?
“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当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发出的这一庄严宣告,道出“中国之治”的密钥。
大道之行,一以贯之。
8月24日拍摄的深圳CBD地区。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激情燃烧,敢闯敢试——40年来,深圳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杀出了一条血路,也闯出了一条新路,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深圳,福田,平安金融中心。站在每秒攀升10米的电梯中,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飞机起飞的拉升感——快!
从这座深圳第一高楼的116层俯瞰,莲花山绿意盎然,深南大道车流不息……
快,远不止于一部电梯。40年来,借助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深圳插上发展的翅膀,实现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嬗变。
今天的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已从1979年的1.97亿元升至2019年的2.69万亿元,增长近1.4万倍,年均增长21.6%;平均每平方公里有8.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天有71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拥有华为、招商、平安、腾讯、万科、正威、恒大、深投控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近300家。
只有认清过往的艰难困苦,才能读懂今日的玉汝于成。
20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渔民村(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这是兴建中的蛇口工业区一角(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在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上,一张照片让许多人驻足——照片里,深圳宝安沙头角的妇女约好时间跟逃港的丈夫、亲人隔河喊话、互诉思念之情的情景,当时俗称为“界河会”。
深圳龙岗区南岭村原村支部书记张伟基年过七旬,回忆起那段岁月,依然激动得难以安坐。“跟我同龄的基本都逃了,农忙时插秧的人手都没了,逃港路上许多家庭妻离子散、生离死别。”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
当时的外电惊叹:“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40年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深圳以符合国情的改革实践,证明中国道路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特区之特,贵在“拓荒”——
这里,敲响了新中国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出口工业区……40年来,深圳创出约一千个“国内第一”。一次次“深圳突破”,变成一次次“中国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深圳传遍神州。
8月24日拍摄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
解决移动墙|域名墙的国内免备案云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