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德国慕尼黑音乐厅建筑设计

2018年10月24日,慕尼黑音乐厅在集中使用了30年后,开始了修理改造计划。经过了国际竞赛和投标,HENN的设计方案最终获选。慕尼黑音乐厅是欧洲最大的文化中心,每年要接待大约两百万游客。慕尼黑音乐厅最初由Raue, Rollenhagen, Lindemann和Grossmann作为合作伙伴设计而成,在1984/85年开放。音乐厅的现代化和广泛的文化活动令慕尼黑有了一栋全球独一无二的建筑。新设计中加入了一个新的建筑元素:玻璃栈桥,用来连接建筑已有部分和新的玻璃幕墙区域,玻璃幕墙令过路的行人可以看到音乐厅内部充满活力的景象,并欢迎游客和职员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一份子。这个“Kulturbühne”(文化舞台)同时作为新音乐厅的主要象征,另外,从设计方面看,透明、开放的玻璃幕墙和原有建筑类似于庞大石头的体块形成对比。为了实现“一个”(“ONE”)音乐厅的设想,新的文化舞台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有所延伸,来保持音乐厅各部分空间上的连续性。文化舞台同时可以作为交通节点、前厅、展览和活动空间使用。它为游客和员工提供了清晰的视野,同时还作为建筑各个功能之间的连接路径。除去使用功能外,文化舞台的每个元素都有它的定位和特征,无论是交响乐演奏厅(Philharmonic)、卡尔奥尔夫礼堂(Carl Orff Auditorium)、图书馆还是慕尼黑Volkshochschule(继续教育中心——MVHS)。从城市规划角度来看,引人入胜的台阶抵消了音乐厅原先孤立的感觉,使音乐厅与“gache Steig”(从Isar河到新音乐厅的上坡)形成了更合理自然的连接。

▼概览

1.jpg

进入建筑后是两个通往更高一层的宽楼梯,部分可以当做座位使用,作为文化舞台(Cultural Stage)的中心景观。这里还可作为大礼堂的前厅,提供餐饮和吧台,还可以用作展览和活动空间。新设计方案中的一个关键点是要同步一系列的设计:翻新交响乐演奏厅,提供最佳声学和空间体验;将多功能卡尔奥尔夫礼堂设计成音乐厅内最灵活的空间;图书馆设计成开放式阅读学习空间;继续教育中心,包括信息咨询区,则沿文化舞台布置。最后,交响乐演奏厅上方的Ausblick(远眺)餐厅处于音乐厅的最高处,为客人提供多角度景观,从慕尼黑安联球场(Allianz Arena)到玛丽恩教堂(Frauenkirche),再到楚格峰(Zugspitze)。

▼两个部分可以当做座位的宽楼梯

2.jpg

交响乐演奏厅

基于交响乐演奏厅复杂的外壳和屋顶结构,翻新过程中建筑手段要最少化使用,同时创造绝佳的声学和空间体验。舞台位于大厅的中央,一排排座椅围合而置,让声源更加集中在大厅中央。以前吸音材料将观众席占据,现在新的观众席沿边墙而设,充当声学反射元素,令空间更加紧凑。装潢的颜色、地板的纹理还有栏杆的覆层都引用了弦乐器的触觉感受,采用木制材料,并且在声学上起到了有效的缓冲作用。新声帆是其中的核心元素:大角度的声学屋顶反射装置如云朵般悬浮在管弦乐队上方,对于提高音乐家们的演奏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卡尔奥尔夫礼堂

多功能卡尔奥尔夫礼堂是音乐厅内最灵活的空间。它可以用作电影院、舞厅、表演厅、剧场、音乐厅,因此需要极高的可塑性。为了尽可能灵活地安装和使用礼堂,设计师计划在舞台下安装不同的升降平台,让礼堂中的大部分区域可以在同一个层面上使用,阶梯式的观众席可以按需调整。同时,管弦乐队区要有明显的区分。舞台、简易舞台和边台都是新的设计。新的空间呈矩形,此外在礼堂的上部还设有走廊,这意味着礼堂可以容纳1000名观众。

▼交响乐演奏厅剖面

3.jpg

图书馆

图书馆的布局改造成了开放式阅读学习空间,既包含了集中思考的空间还有交流空间。通过巧妙的布置原理,开放区域串联起很多新的工作和学习空间,由很多层组成。不同的家具布置为游客提供了吸引人的空间,在这里可以阅读、检索、学习。额外标记的区域像岛屿一样散布在图书馆的空间中,在这里人们可以一起工作,不会打扰到其他人。图书馆中庭空间的扩大提供了清晰的视觉定位,可以建立各个重点区域的视觉关联。通过RFID系统,图书馆可以追踪到书本、平板和笔记本电脑,无论是在“Kulturbühne”(文化舞台)的哪个区域,都可以保障它们不会丢失。

▼“gache Steig”——从Isar河到新音乐厅的上坡

4.jpg

继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