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B2B正崛起 機構判斷:B2B將是一個萬億級市場

B2B正崛起 機構判斷:B2B將是一個萬億級市場

  張海濤 IDG資本副總裁。IDG資本專注于VC/PE投資項目。

B2B正崛起 機構判斷:B2B將是一個萬億級市場

  許四清 阿爾法公社創始人,曾在四家中國高科技上市公司工作過,作為COO帶領其中一家ChinaCache在NASDAQ上市。阿爾法公社為天使投資基金和創業加速器。

B2B正崛起 機構判斷:B2B將是一個萬億級市場

  “現在的網際網路創業浪潮有點類似于19世紀加州的淘金熱。”B2B(企業對企業)創業項目“日誌易”創始人陳軍説,“別的創業公司(B2C,企業對消費者)是淘金的,我們賣水、賣牛仔褲、賣鏟子、賣鋤頭,為他們提供工具和支援。”像陳軍一樣為“淘金者”服務的B2B創業項目日漸增多,但相比B2C的紅海,B2B領域仍是一片藍海。有機構曾公佈過一個數據,美國企業數是2700萬家,美國有三大企業服務領軍公司,市值總和3500億美元,而中國有約2200萬家企業,卻連一家估值十億美元的B2B公司都沒有。看起來,一塊肥沃的市場正等待創客們。然而,機會真的來了嗎?在風口上,是否可以高枕無憂?今天下午,新京報聯手IDG資本,舉辦尋找中國創客論壇,以“席捲2015:B2B大風進行時”為主題,聚焦B2B領域創業。

  B2B的苦日子熬出頭了?

  由於客觀原因,中國B2B産業長時間滯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B2B的“苦日子”到頭了。

  “從事B2B領域這麼久,感覺突然熬出頭了。”青松抗D創始人孫大偉笑了笑,一臉輕鬆。他在傳統安全服務行業已有十年從業經歷。

  如今站在風口,孫大偉給新京報記者做了一個比喻:“好比有一個大坑,B2C的市場已經站滿了人,往下跳的時候除非把人砸死你才能活著,即使你跳下去活著,也會有另外一個人進來把你砸死。相比而言,B2B市場將會直線拉高,這個坑裏基本上沒什麼人,大家可以先往下跳,先把坑填滿”。

  事實上,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技術演進和市場開發跟北美市場很類似,不同的是中國缺少一個環節——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思科、IBM等股價都非常高,但中國沒有出現這種現象。

  究其原因,一是中國的基礎設施不開放,寬頻資源壟斷在幾大運營商手裏;其次是早期中國B2B市場也集中在軍工、金融等傳統行業,由於行業的滯後,導致了中國整個B2B産業的滯後。

  “網際網路來了之後,打開了這個行業(B2B)天花板,網際網路會把市場做大,B2C産業的發展會倒逼B2B行業往前走。”孫大偉説。

  “大叔”陳軍與孫大偉有著同樣的看法,2014年4月,他選擇從網際網路巨頭企業離職,帶著一幫“兄弟”投身到B2B創業,對標美國Splunk公司做了日誌易項目,一個簡單易用的日誌分析管理工具。

  陳軍説,他觀察這個行業已經多年,創業想法也早就萌生,直到去年才覺得時機到了。“現在的網際網路創業浪潮有點類似于19世紀加州的淘金熱,別的創業公司(B2C)是淘金的,我們賣水、賣牛仔褲、賣鏟子、賣鋤頭,為他們提供工具和支援”。

  “B2B領域能成長出BAT”

  IDG資本投資副總裁邵輝認為,B2C和B2B的價值差不多對等,中國未來在B2B的公司裏面會有很大的機會。

  2004年到2013年,企業級市場並不被資本看好,行業很難拿到錢。但2013年, B2B的風口來了。

  IDG資本最先感受到了B2B這陣風潮。2013年起,IDG資本設立了專門B2B的投資團隊,在B2B的投資跟蹤時間比較長,投資也相對聚焦。“去年的時候我們大概投了有二十多個項目,投了1億美元。”IDG資本合夥人牛奎光介紹。

  牛奎光就B2B安全領域給出過判斷,此領域將在未來的兩三年之內集中性爆發,相比美國市場的安全投入佔IT投入的14%,中國只有3%。

  IDG資本投資副總裁邵輝表示,從價值來講,我們判斷B2C和B2B的價值至少是差不多對等的,中國未來在B2B的公司裏面會有很大的機會,能夠成長出一些BAT級別的公司來。因為中國自己的市場就足夠大,所以IDG資本在這個領域裏也特別花心思去尋找。

  有機構曾做過這樣一個預判,美國消費級市場中Google、Amazon、Facebook市值總和為8000億美元,企業級市場中Oracle、SAP、 Salesforce總市值3500億美元;而在中國,消費級的BAT總市值3萬億人民幣,以此類推,中國的企業服務是下一個萬億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