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2023年中国房地产总结与展望

  202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继续底部调整。中央政策力度前稳后松,以7月政治局会议定调“行业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为分水岭,政策力度逐渐转向“托举并用”,需求端——降首付、降利率、认房不认贷接连落地,支持居民按揭购房,供给端——三个不低于、一视同仁支持融资等保主体措施相继落地,以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地方政策松绑加力提速,273省市622次政策松绑,从三四线到核心一二线反向传导,限制性行政措施几乎都已退出。

  展望2024年,中央层面房地产政策有望从三方面发力,一是金融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并以此为抓手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二是落实“三个不低于”等供给端金融支持,三是下调住房交易税费,稳需求进而稳市场。地方调控政策料将进一步优化,一线及部分强二线城市调控政策尚有松绑空间,一线局部或定向放松限购、调整交易税费征免年限等均是可选项,二三线城市或将全面解绑限制性购房政策并加码财税刺激。

  总结

  01
中央政策力度前稳后松,部署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

  (本节有删减)

  2023年,中央层面房地产政策力度前弱后强。上半年,并无实质性重磅刺激,多为对现行制度的优化调整,或意在规范市场秩序,政策力度限于“托而不举”,下半年,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行业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为分水岭,政策力度逐渐转向“托举并用”。需求端,降首付、降利率、认房不认贷、延期置换退税等政策接连落地,供给端,续期“金融16条”、“三个不低于”、“房企白名单”等纾困措施相继提出。

  2023年,中央首提“三大工程”,即作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三方面重要部署。4月、7月两次政治局会议均重点提及“三大工程”,7月,国务院发文推进城中村改造,主要面向22个城区人口超500万的超大特大城市。8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致力于构建“刚需有保障、改善有商品”的住房供给新格局,明确保障对象为工薪阶层,采取保本微利定价原则配售,实行严格封闭管理。10-11月,住建部领导带队赴上海、南昌、厦门、成都等多地开展“三大工程”专题调研。12月,国开行发放全国首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

  02
“三个不低于”等金融政策纾困供给侧,缓解房企资金压力

  (本节有删减)

  2023年,供给端金融支持再加力。1月,有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2月,证监会放宽境外募资等限制,启动不动产私募基金试点工作。7月,央行延期“金融16条”适用期限。8月,证监会明确上市房企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亏损限制。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强调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11月,三部门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提出“三个不低于”,据悉监管还拟定了“50家房企白名单”。随后,工农中建交等银行相继召开房企座谈会,听取房企融资需求,并表态将加大房企融资支持力度。另据央行数据,11月份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主要银行向非国有房企投放房地产开发贷款300多亿元。

  不过,诸多金融支持政策,由于缺少执行细则、容错免责机制等原因,导致基层落实不到位,房企资金压力并未得到根本缓解。2023年前11月,80家典型房企融资总量为5430亿元,同比下降扩大至25%,事实上,自2022年末优质房融资开闸,但仅一季度有所回暖,从整体看2023年房企资金压力仍未有较大改观。

  03
降首付、降利率、认房不认贷等稳需求措施支持居民购房

  (本节有删减)

  2023年,居民信贷端支持持续加码,降首付、降利率、认房不认贷等利好接连落地,合力减轻居民按揭压力、扩大加杠杆空间,助力购房需求释放。主要包括五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