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新华述评:两年多来中国抗疫的经验和意义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题:两年多来中国抗疫的经验和意义

  新华社记者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十分严重,我国疫情也在高位运行,防控正处于关键紧要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针对病毒变异的新特点,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完善各种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两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抗疫取得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形成了“动态清零”这一控制疫情的“法宝”。要更加坚决果断,把各项防控措施落细落实落到位。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两年多前,追溯中国经历的每一次战“疫”,我们始终不放弃救治每一个感染者,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共产党对14亿多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国伟大抗疫斗争的真实写照,始终是中国抗疫不变的遵循。

  正是为了人民,从刚出生的婴儿到108岁的老人,无论病情再重、年龄多大,不抛弃也决不放弃。

  武汉、南京、西安……每当疫情袭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设者们废寝忘食,让一座座方舱医院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医护工作者“白衣作甲”、向险而行,与病毒赛跑、与病魔较量;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奔波忙碌,只为守护保障好老百姓的生活。

  在面对疫情冲击时,有的国家因为各方面的压力选择“躺平”,但“躺平”不可能“躺赢”。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指出,“躺平”实际上是其他国家无奈的选择,在经过多种尝试以后,寻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的策略,于是干脆就“躺平”。

  拒绝“躺平”是中国鲜明的态度,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忠实体现。

  以我国14亿多的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势必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将面临被击穿的风险。

  “动态”就是不追求绝对零感染,“清零”就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最高峰时容纳5000多名患者的吉林省最大方舱医院12日实现清舱;长春市多个区基本实现了社会面“动态清零”;上海方舱医院平均住院时间正逐步缩短至一周左右……

  当前,疫情防控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充分证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是全力以赴维护好、呵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坚持总策略、总方针,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越到吃劲关头,越不能有任何迟疑与彷徨。

  两年多来抗疫的经验表明,面对复杂疫情,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点在“防”。

  对入境人员、货物与国内人员活动场所物理隔离,高风险岗位人员实行闭环或封闭管理,对码头、口岸、棋牌室、游船、剧场等重点区域防控作出调整;针对中国口岸点多、线长、面广等防控难点,进一步精准化完善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机制……

  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我们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以变制变、以快制快,不断调整优化防控策略,科学精准应对。

  ——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不放松。

  “动态清零”是基于两年多的抗疫实践以及我国现实国情所作出的科学选择、最佳选择、必然选择。

  面对复杂的世纪疫情,同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的变异株较量,实现“动态清零”,关键就在“科学精准”。

  正因为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我国得以快速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能够保持在较低水平;正因为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我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彭博社网站早在今年2月9日就发表题为《为何全世界需要中国的清零政策》的文章称,中国“清零政策”令全世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