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非凡十年 东莞答卷|东莞:构建新发展格局 迈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经济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东莞经济在转型升级中阔步前行,GDP从5000亿元迈入万亿大关,成为全国第24个破万亿的城市。转型升级的时代浪潮在东莞激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莞经济发展模式逐步从生产要素驱动迈向创新驱动,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迈向以科技、知识、人才、体制、文化等创新要素驱动的根本性变革。

  10年,在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之中,在科技创新的时代命题下,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重大历史机遇前,东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妥应对各种风险困难挑战,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经济建设展现出充沛活力、巨大潜力和强大动力,为大湾区建设贡献东莞力量。

  10年,再造一个新东莞

  如果把时针拨回到2012年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不会有人想到,2021年底东莞GDP从5000亿元迈过万亿大关。

  10年,绝非一帆风顺。彼时,作为一座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度面临困境。危机,恰是转机,恰是东莞蝶变的起点。

  顶硬上的东莞,经济综合实力连连攀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多个千亿元台阶,延续高增长节奏——2012年破5000亿元,2014年破6000亿元,2016年破7000亿元,2017年破8000亿元,2019年破9000亿元,2021年末,东莞成功加入“万亿GDP俱乐部”。

  10年,东莞实现了再造一个新东莞。数字背后的意义,一方面是东莞城市经济发展的实力象征,另一方面,更应该看到整体的发展结构变化。

  外贸、投资、消费“三驾马车”量质齐升,成为撑起东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外贸方面,回望十年来,东莞外贸优化了结构,构建了外贸“新通道”,打开了外贸“新市场”,培育了外贸“新动能”。

  2015年,东莞全年出口额突破千亿美元(1037.1亿美元)。之后每年稳定增长,至2020年,达到1195.3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东莞货物,源源不断地流向全球。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东莞外资企业内销额由3356.3亿元提升至4996.4亿元,增长45.2%。以2021年为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东莞全市进出口总额仍达15247亿元,同比增长14.6%。东莞2020年、2021年两年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5.0%。

  紧抓机遇,争立潮头,东莞外贸从“搭便车”到“创新路”,实现“华丽转身”。

  投资方面,“十三五”时期,东莞固定资产投资成绩斐然,支撑全市经济不断向更高质量发展。2015年东莞固定资产投资1446.52亿元,2020年达到2405.10亿元,比2015年增长66.4%,年均增长10.7%,累计完成投资额超过9000亿元,达9615.22亿元。

  在2021年,投资更是翻开了新的一页: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量质齐升,重大项目年度投资首次实现超千亿元,为彼时东莞冲刺“万亿GDP”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东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东莞第一产业累计投资1.62亿元;第二产业累计投资3371.69亿元,年均增长10.1%,发挥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确保了投资平稳增长;第三产业累计投资6241.91亿元,年均增长11.0%,呈快速增长态势。

  再看消费,“十三五”时期,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消费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为消费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断跨越新台阶。201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成功突破3000亿大关,是1978年的1300多倍,年均增长超过19%。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跃上4000亿台阶。

  立足全省范围来看,东莞年均增速排名大幅提升。“十三五”时期,东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位居全省第2,比全省平均水平(5.8%)高1.6个百分点,比广州(5.7%)、深圳(6.2%)、佛山(4.9%)年均增速分别高出1.7、1.2、2.5个百分点。

  再看市场主体——

  2012年起,东莞在全国率先试点商事制度改革。通过“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等开创性改革,东莞积极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00多项。东莞商改达到了简政放权、明确责权的目的。

  2012年底东莞市场主体仅有54.13万户,至2022年,这一数字超过150万户。其中,工业企业超过 20 万家,位居全国前列。规上工业企业1.27万家,全国地级市第一。在41个工业门类中,东莞涵盖了34个大类,6万多种产品,形成了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配套完善。

  再看镇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