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學教育像"雞肋"?臨畢業花萬元校外培訓為哪般
□大學教育就像“雞肋”,如果不上大學的話,打工就只能進工廠;上了大學,4年時間至少能讓我意識到要去參加培訓,找一條出路。
□編程一不靠老師,二不靠培訓,牛人是自己鑽出來的。
□培訓能提升學生的就業品質,參加培訓後,學生就業比較有保障,起點也相對高一些。
大學4年已經交了兩萬多元學費,畢業前又花上近萬元上校外培訓班考取網路工程師證書,一些大學生的“砸錢”行為,讓人不禁感到疑惑:究竟是大學4年白念了,還是“有錢太任性”?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每到學期末,不少高校都會被一批批的校外培訓機構包圍,它們以宣講、試課的方式向應屆畢業生推廣培訓課程。至於培訓機構以什麼樣的方式在跟學校進行合作,老師是否有提成這樣的問題,相關教師大都諱莫如深。
“大學學到的知識能學以致用的少之又少”
校外培訓又找到了學習感覺
黃展鵬是廣西某師範院校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大四學生。大三時,一家校外培訓機構到他所在的學校開設試學班,他跟著培訓機構的老師做了一個遊戲開發項目——精簡版的捕魚達人。這次體驗讓他覺得可以學到太多課堂上沒有的東西,再加上聽説有學長參加培訓後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他最終咬咬牙,跟家裏要了1萬多塊錢報名參加培訓。
剛放暑假,黃展鵬便和同班同學陳陽搭上了去往廣州的班車。這家培訓機構設在廣州市海珠區一所成教學院內,除了萬餘元學費,每月還要交住宿費200元,水電和伙食費自行負責。
同一批學習Java方向的有3個班,黃展鵬班上有44名學員,培訓的方式是根據Java的整體知識自行設置課程,主要以多媒體的形式教學,他們要跟著動手操作。所有課程要在4個月時間學完,在很多學員看來,這是一種類似“高考衝刺班”的高強度學習。
“感覺自己又回到了高中時代,這種充實緊張的生活是大學裏從來不曾有過的。”黃展鵬説,有時,一個星期的培訓內容就可以把在大學一學期的知識都講完。
每天早上8點半開始上課,在晨講環節,每個學員要上臺對前一天所學的內容做一個總結。一整天緊張的學習過後,晚上由學員自己支配,主要把當天的學習內容進行梳理,以便加強熟練程度。
和辛苦的學習相比,最讓小黃感到尷尬的是,他常聽到班上同學議論:非專業的學員來培訓還可以接受,如果學電腦專業的來參加這樣的培訓,那大學4年都幹嘛去了?
在黃展鵬看來,學校學的東西雜而不精,有些課程所教的知識已經遠遠跟不上現今技術的發展。一次,他跟同學提到在學校學的vb編程語言,對方立即驚訝地問:“你們還學那個,現在的公司都用C/C++和java編程語言啦。”
培訓班上,另一名來自廣西賀州某高校的大四男生劉洋表示,大學教育就像“雞肋”,如果不上大學的話,打工就只能進工廠;上了大學,4年時間至少能讓我意識到要去參加培訓,找一條出路,“大學裏學到的知識真正能致用的少之又少”。
“天價面試培訓”未必帶來“龍門一躍”
培訓機構資質堪憂 選報補習班九成家長不簽協議
上一篇:�邑:一个扶贫干部的“六字真经”
解决移动墙|域名墙的国内免备案云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