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閩臺大聖文化交流論壇在南平順昌舉行

 10月19日,閩臺大聖文化交流論壇在南平順昌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結合自身研究領域,圍繞大聖文化起源、傳承與利用開展交流研討,共謀文化創新發展。

1.jpg

閩臺大聖文化交流論壇  施德書 攝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福建省閩臺傳統文化研究會、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南平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共順昌縣委及順昌縣人民政府承辦。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會部(社科普及部)主任康蓉暉、南平市副市長林湫、順昌縣委書記趙大建、縣長谷國海及省市縣有關領導,兩岸專家學者,特邀傳媒企業嘉賓、媒體記者等120余人參加。

以齊天大聖、通天大聖、丹霞大聖等大聖信仰為核心的大聖文化,在閩臺港澳等地和海外華人世界廣為傳播,是中國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閩臺民間文化交往認同和“一帶一路”交流互鑒的重要橋梁與紐帶。順昌大聖信俗文化源遠流長,迄今已有千年曆史,被譽為“大聖祖地”,福建順昌寶山更是成為閩臺大聖信俗文化的重要交流平臺。從2005年至今,順昌縣與台灣相關團體共聯合舉辦了10次大聖文化旅遊節、大聖文化論壇等交流活動。2019年12月,經福建省政府臺港澳事務辦公室批准,順昌大聖福地成為省對臺交流基地,閩臺兩地通過大聖文化建立了良好的友誼。

開幕式上,福建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學會部(社科普及部)主任康蓉暉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本屆論壇是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的具體實踐,也是福建省社會科學界2023年學術年會入選論壇之一。論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高品質發展,著力深化調研,把做細做精做實學術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高品質推進新發展階段新福建建設中推動大聖文化研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大聖文化放在閩臺互動互通之中,不斷拓展閩臺文化交流新空間。相信本屆論壇將進一步提升順昌大聖文化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大聖+”産業及大聖品牌的知名度,加快推動順昌社會經濟高品質發展。

南平市副市長林湫代表南平市委、市政府,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援南平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近年來,南平市始終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緊緊圍繞朱子文化、茶文化、建盞文化、鄭成功文化、大聖文化等特色資源開展對臺交流,成功舉辦各類文化交流活動等近百餘場活動,搭建了5個省級以上對臺交流平臺,40余個鄉村規劃、文化創意類項目簽約落地,切實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林湫表示,南平市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精神,完善兩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政策支援和服務體系支撐,著力將閩北文化特色優勢轉化為南臺融合發展的重要動能,推動南平在兩岸文化領域融合發展方面先行先試。

順昌縣委書記趙大建代表順昌縣委、縣政府對蒞臨今天活動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歡迎。他表示,大聖文化在順昌淵源久遠,具有廣泛的融合效能、巨大的經濟潛能、傳統文化功能,在豐富群眾精神生活、促進兩岸文化認同、推動文旅經濟發展等具有積極作用。近年來,順昌持續推動大聖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已註冊“寶山大聖”品牌,43個品係全品係註冊,並推出了大聖酒、大聖茶、大聖柑橘、大聖菌菇、大聖預製菜等,大聖品牌得到市場認可和歡迎。希望能借此活動,共同築好大聖文化發展平臺,推動大聖文化在兩岸認同、經貿發展、文旅藝術、教育研學等領域創新合作。

2.jpg

大聖文創産品  陳玉紅 攝

開幕式後,來自輔仁大學、金門大學、台灣成功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暨南大學、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福建省民俗學會等高校、機構的兩岸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台灣的大聖信仰及其傳説故事”“挖掘地方特色文化  做好文化“雙創”文章——以“順昌齊天大聖信俗”文化為例”“基於RMP分析的順昌齊天大聖信俗文化旅遊産品開發研究”等25個主題作研討發言。

3.jpg

順昌寶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徐華山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