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不是所有的锂电池行业都有投资价值,比如铜箔

  中一科技(301150)(301150.SZ)2022年4月IPO发行市值110亿,募资了27亿现金,如今只剩53亿市值,股价腰斩并创新低。

  (市值风云App,截止2023年8月24日)

  另一家嘉元科技的股价,已经从2022年最高127.39元/股,跌倒了20.80元/股,也创了上市以来历史新低。

  (市值风云App,截止2023年8月24日)

  而同处锂电池行业的宁德时代,股价为什么没有如此大的周期波动呢?

  其实,风云君认为中一科技、嘉元科技所处的锂电池上游铜箔行业,颇有些鸡肋。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抱上宁德时代的大腿!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中一科技的基本情况。

  (一)子承父业

  中一科技是2022年4月在创业板上市的,但创始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汪汉平在上市准备过程中于2021年4月去世,如今董事长是其女儿汪晓霞。

  (招股说明书)

  汪晓霞,90后,一毕业就在公司任职,从基层做起,先后担任业务员、总经理助理、深圳办事处负责人、营销部负责人等职务,汪汉平去世后临危受命担任董事长。

  但中一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却是汪汉平的儿子——汪立,只是在生产中心任职。汪汉平早在2015年5月就立下的《遗嘱》,所有股权由儿子继承。

  (招股说明书)

  目前汪晓霞、汪立俩姐弟签了一致行动人协议,协议同时明确,如在公司经营、管理、表决权等事项上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以汪立意见为准。

  截至2022年底,俩人合计持有48.23%的股权。

  (控制权结构,2022年年报)

  风云君认为汪汉平的去世,对中一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估计市场对其后续的发展要打一个问号。下一篇写德福科技(301511)时我们再对比详细谈谈。

  当然,我们期待姐弟俩继续挑起大梁,共同把家族事业做大——既然上市了,就要做好投资者回报,创造更大的社会公众价值。

  (二)主导产品:从标准铜箔到锂电铜箔

  中一科技的产品是铜箔,有两种:

  (1)标准铜箔,主要应用于覆铜板、印刷电路板(PCB)。

  (标准铜箔产业链)

  (2)锂电铜箔,主要应用于锂电池。

  (锂电铜箔产业链)

  中一科技是2007年9月成立的,早期收入以标准铜箔为主。

  (标准铜箔产品演变史)

  我们可以看到2018年前两大客户产品都是标准铜箔,第三、第四才有锂电铜箔。

  (2018年前五大客户)

  2019年之后,宁德时代(300750)就开始成为中一科技的第一大客户,2019年-2020年销售收入分别为0.59亿、4.15亿,占比分别为7.1%、35.46%。

  (2019年-2020年前五大客户)

  2022年宁德时代贡献的收入是13.38亿,占比46.21%,同时比亚迪(002594)是第二大客户,占比7.03%。

  (2022年前五大客户)

  从2020年开始,中一科技锂电铜箔的收入开始反超标准铜箔,成为第一大业务。

  (市值风云) (三)客户增长源于技术进步

  中一科技为什么能打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电池供应链?

  主要还是6um极薄电铜箔技术的掌握和量产。

  (锂电铜箔产品演变史)

  动力电池行业内,是宁德时代率先解决了极薄锂电铜箔应用的工序难题,研发设计出专门用于6μm极薄铜箔的涂布机,和全球首台6μm极薄铜箔高速卷绕机,并于2018年后开始规模化应用6μm铜箔。

  中一科技2017年9月开始与宁德时代接洽,历经供应商审核、多次样品送测、入厂考察等流程后,成功打入宁德时代供应体系,于2019年6月实现小批量供货,2019年8月开始批量供货,产品全是6um的极薄锂电铜箔。

  2020年又开始向宁德时代提供4.5um的极薄锂电铜箔。

  (中一科技向宁德时代销售产品类型)

  从成本构来看,铜箔(6μm)在锂电池成本中占比约为9%+,仅次于正负极和电解液,是构成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之一。未来发展趋势是“减薄增效”:

  (1)以6μm为主,整车铜箔质量达10kg以上,动力电池的轻量化,倒逼锂铜箔厚度越小;

  (2)铜箔厚度越小,电阻越小,电池性能也将得到改善,当铜箔厚度从6μm降至4μm,电池能量密度可提高5%左右。

  目前6um锂电在高端锂电铜箔商用市场已经成为主流应用,宁德时代等行业领先企业已经逐步开始批量应用4.5μm和5μm铜箔,并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主流产品。

  (锂电铜箔产品结构,德福科技招股说明书)

  截至2022年,中一科技已建成电解铜箔总产能为4.25万吨/年:

  (1)6μm极薄锂电铜箔已经成为公司的主流产品;

  (2)5μm、4.5μm极薄锂电铜箔实现批量生产销售;

  (3)3.5μm极薄双面光铜箔、低轮廓铜箔研发已经完成。

  据中一科技披露,公司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投入比例在3.6%-4%之间。

  (市值风云)

  2022年研发人员比2021年增加了50%,其中本科和硕士人员增长最快。

  (2022年研发人员情况)

  中一科技正是凭借技术升级,收入从2014年的0.63亿,增长到2022年的28.95亿,每年都有增长。

  (市值风云) 二、“鸡肋”的铜箔行业

  但为什么风云君依然认为中一科技所处的铜箔行业相对比较鸡肋呢?

  原因有三点:

  (1)定价采用“铜材价格+加工费”,毛利率比较低,需求一旦萎缩毛利率下降;

  (2)资本密集型,需要购买设备,但门槛相对较低,行业产能扩张快;

  (3)产业链地位不太好,上游是大宗商品,下游客户竞争格局集中度较高,议价能力低,两头挤压。

  (一)商业模式:赚的是加工费

  中一科技电解铜箔定价是“铜材价格+加工费”的模式,所以本质上赚的是加工费。

  2022年中一科技的营业收入为28.95亿,扣非净利润为3.59亿,扣非净利率为12.4%,整体来看净利率水平并不高。

  (中一科技盈利情况)

  中一科技的净利率低主要源于它的毛利率也相对较低,毛利率低又是因为加工环节价值含量低,其中原材料铜材成本占比太高,基本处于70%-85%。

  营业成本中,直接人工占比极少,只有3%不到,制造费用(电+机器折旧)大概在10%-20%,最大的成本是直接材料,占到80%以上。

  (营业成本构成)

  因此,中一科技的最大成本是铜材和电力。

  (2020年-2021年半前五大供应商)

  中一科技锂电铜箔的毛利率只有20%多,相对比较低。

  (市值风云)

  中一科技的毛利率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上游原材料铜价;

  (2)下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