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玩具生产大国,玩具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从目前市场现状来看,全世界超过70%的玩具产品产自中国。据网络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中国玩具出口金额持续增长,由2016年的183.9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461.2亿美元。其中,美国是中国玩具出口大国,2021年对美出口额为13.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7.3%,占中国玩具出口总额的29.2%。
天眼查数据显示,现存玩具相关企业923.1万余家,其中,2023年1-8月新增注册相关企250.8万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增长99.2%;
从地域分布来看,海南、广东以及浙江,三地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113.8万余家、90.9万余家以及73.6万余家;
从成立时间来看,48.8%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成立于1年以内的相关企业占比36.3%。
产业发展现状:“大而不强” 亟需补强“品牌”短板
国内玩具产业将从中低端制造至中高端制造以及自主品牌发展目前,玩具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为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三大环节。不同环节的经济附加值也各不相同,其中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占据整个产业链的高端,经济附加值最高,而生产制造则是低附加值环节。
中国玩具生产以OEM为主。虽然中国是玩具制造大国,但玩具出口企业主要以OEM贴牌为主,其中超过70%的出口玩具都属于来料加工或来样加工。中国国产自主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制造领域,在世界玩具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链末端。OEM模式依赖国内外品牌制造商的订单,利润主要来自于制造过程的增值,渠道建设不完善和缺少品牌影响力,议价能力弱。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不断增加,缺乏核心竞争力、盈利水平较差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中高端玩具市场被美国美泰、孩之宝,日本万代、多美,丹麦乐高等国外知名品牌占据。
区域发展:广东优势明显
中国玩具行业产业集群发展明显。我国玩具企业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布特征,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沿海地区。在产品类型中,广东省的玩具企业以生产电动和塑料玩具为主;浙江省的玩具企业以生产木制玩具为主;江苏省的玩具企业以生产毛绒玩具、动物玩偶为主。广东是我国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据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玩具出口总额达到133.85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七成。而汕头市作为广东玩具生产企业最为集中、科技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最高的地区之一,已形成较成熟和完整的产业生态,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据汕头海关统计,2022年,汕头玩具出口额达142.3亿元,增长32.8%。
销售模式:线上销售逐渐发力
国内玩具制造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直销模式和经销模式,其中直销模式渠道主要分为自建销售渠道、专业零售店、大卖场、潮品店和电商平台等。目前众多消费者具备网购习惯,通过电商渠道拓展市场已成为国内玩具企业的重要选择。
线上渠道与玩具专卖店是玩具行业主要的直销渠道。随着传统电商的发展,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的兴起,线上渠道零售规模持续提升。
而传统零售直销渠道,除玩具专卖店以外,其他渠道占比均在不断缩小。究其原因,线上渠道的盛行一方面是因为其在运营、营销、客服、仓储物流等方面可以节省很多的投入。另一方面,目前新生儿童的父母多为80、90后,具有网购的习惯。因此,许多玩具企业纷纷采取“直营+分销”相结合的模式,响应80后、90后父母“足不出户线上采购”的消费偏好,既拓展线上销售的覆盖度,提高产品渗透率;也有利于企业对外进驻亚马逊及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等国际化大型平台,顺利实现电商运营的全球化无缝对接。
潮玩兴起:市场多元化需求催生玩具产业再升级
潮玩行业源自日本,21世纪初被引入美国市场,2005年引入中国,并由众多潮玩厂商“发扬光大”从而引爆国内市场的增长。
潮玩定位18-34岁群体,本质是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从消费人群来看,18-34岁的年轻群体占据55%,为潮流玩具的主要消费群体。接近50%的消费者购买潮玩的主要原因是惊喜感;其次有接近40%的消费者是为喜爱的IP买单。
从需求、供给端双方来看,IP运营是核心必争地。潮玩产业链以IP为源头,产品为运营形式,渠道为最终销售媒介。从需求端来看,我们认为消费者购买潮玩本质是为精神需求和IP买单——即消费者出于对IP的偏好及部分依托于制作的产品形态认可,形成下单行为,这是与传统玩具行业的较大不同。从供给端来看,IP运营同样为企业成败核心。唯有优质IP运营能力才能帮助公司克服行业高投入、铺货时期长、IP生命周期特点,带动销售、利润稳健增长。基于潮玩行业需求及供给端双方特点,IP运营为核心必争地。
广东、北京以及上海,玩具融资企业数量位居前列
潮流玩具的走红,让玩具市场得到一级市场投资者的关注。
解决移动墙|域名墙的国内免备案云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