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建站 >

雄安新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建市〔2020〕60号)《“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的通知》(建市函〔2022〕82号)等文件精神和要求,大力发展智能建造,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结合雄安新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绿色、智能、创新”的要求,以推动雄安新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以示范工程创建为抓手,探索建立智能建造实施推广机制,全面提高工程建设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工程质量安全和品质,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打造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更好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布局、政策制定、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形成有利于智能建造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体系,激发建筑业全产业链内生动力,拉动智能建造市场需求。

  ——创新驱动,高质推进。以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化、信息化、集约化深度融合为导向,深入开展科技创新,鼓励扶持自主创新技术研发,掌握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形成智能建造创新体系,引领产品、工程、服务持续提质增效,促进智能建造向更高质量、更优品质、更快效率发展。

  ——科技引领,产业支撑。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力度,通过新型建筑工业化领域的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智能建造水平。推进新型工业化建造技术、BIM和机器人等技术在工程策划、设计、生产、施工、运维、监管等全产业链的应用。研发绿色低碳等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全面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链。

  ——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建立健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动推进机制,推动智能建造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与示范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支持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协作,构建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

  ——整合资源,示范引领。发挥雄安新区区位和政策优势,加快创新资源汇聚,整合国内外智能建造人才、科技和产业资源。以示范试点项目为牵引,推进智能建造集成示范应用,按照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工作方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发展路径和监管模式,为全面推广智能建造提供经验借鉴。

  (三)试点目标

  到2025年10月底,智能建造相关标准逐步建立,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培育不少于10家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不少于20个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培育不少于2个建筑产业互联网范例平台,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初见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建造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评价体系等在内的智能建造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长效发展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建设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全国发展智能建造提供“雄安样板”。

  二、试点任务

  (一)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研究制定雄安新区发展智能建造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发展智能建造的总体目标、发展定位和规划控制要求,科学制定发展智能建造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等内容。围绕土地、规划、金融和财政等方面,明确发展智能建造具体支持政策和措施,发布实施包括财政补贴、优先评奖、信贷金融支持等激励措施,组织开展专项督导,加强实施效果跟踪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清单。

  (二)全面推进数字设计

  全面推行工程建设全过程BIM技术应用,深入推进BIM在规划审批、施工图设计与审查、施工深化设计、关键工序模拟、竣工验收、工程运维等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尤其针对施工图设计审查,采用基于BIM的智能审查,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和电气5大专业,消防、人防、节能和装配式4大专项,按照国家设计规范要求,实现批量自动审查。持续大力推广自主可控的BIM建模、数字设计、协同设计和AI设计等技术和应用,批量生成高质量图纸,提高设计效率,减少图纸错误。引导设计单位采用BIM正向设计,优化设计流程,支撑不同专业间以及设计与生产、施工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集成应用BIM、地理信息系统(GIS)、三维测量等信息技术及模拟分析软件,进行性能模拟分析、设计优化和阶段成果交付。提升基于BIM技术的建筑环境性能分析与集成化设计分析能力,利用综合性能优化分析建筑方案设计,实现集成技术的最优化设计。

  (三)积极推广智能生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