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虚拟化 >

基于云网融合资源池的负载均衡技术实现

  云网融合是云计算和网络融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它将云计算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协同和高效利用。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云网融合已经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技术作为云网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

  负载均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负载均衡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为目的,是一种集群技术,它将特定的业务(网络服务、网络流量等)分担给多台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防火墙等)或多条链路,从而提高系统的业务处理能力,保证业务的高可靠性。基于云网融合资源池,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类负载均衡。

  服务器负载均衡

  服务器负载均衡根据识别信息的层级不同分为两种。四层服务器负载均衡:可识别网络层和传输层信息,是基于流的负载均衡,通过对报文进行逐流分发,将同一条流的报文分发给同一台服务器。由于四层服务器负载均衡对七层业务无法按内容分发,因而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七层服务器负载均衡除了可识别网络层和传输层信息之外,还可识别应用层信息,是基于内容的负载均衡,通过对报文承载的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根据内容进行逐包分发,按既定策略将连接导向指定的服务器,实现业务范围更广泛。

  链路负载均衡

  链路负载均衡是指将网络流量分配到多个链路上,以实现负载均衡。在具体使用上,主要分为出方向链路负载均衡及入方向链路负载均衡两类。出方向链路负载均衡一般用于内网用户通过多条运营商链路访问互联网,入方向链路负载均衡一般用于互联网不同运营商进行域名解析。

  图1出方向链路配置DNS透明代理功能前后的流量变化

  如图1所示,出方向链路负载均衡的DNS透明代理功能可以有效解决因客户端DNS服务器配置导致的流量分配不均问题。通过DNS透明代理功能,DNS请求报文可以发往不同运营商网络内的DNS服务器,从而使内网用户访问外网服务器的流量较为均匀地分配到多条链路上,提高流量转发效率,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出现一条链路拥塞而其他链路闲置的情况;也可以在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时,使用其他链路访问外网服务器,避免因链路故障导致访问失败。

  图2入方向链路配置负载均衡功能前后的流量变化

  如图2所示,入方向链路负载均衡可在多条链路上分担外网用户访问内网服务器的流量,企业分别租用不同运营商ISP1、ISP2和ISP3的三条链路为外网用户提供服务。通过配置入方向链路负载均衡,可以使外部互联网用户访问内网服务器的流量较为均匀地分配到多条链路上,从而提高流量转发效率,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出现一条链路拥塞而其他链路闲置的情况;在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可引导外部互联网用户使用其他链路访问内网服务器,避免因链路故障导致流量转发失败。

  云网融合场景下的负载均衡技术

  云网融合场景下的负载均衡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种。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方案是一种简单、灵活且易于实现的方案。这种方案利用软件实现负载均衡,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部署。软件负载均衡方案可以利用开源的软件,如HAProxy、nginx和Apache等,实现负载均衡并提高灵活性。此外,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还可以很方便地在云环境中实现动态伸缩。

  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方案是一种高性能、高可靠和高可用性的方案。这种方案通过硬件负载均衡器实现负载均衡,并且支持更大的流量和更高的性能要求。硬件负载均衡器可以根据网络负载和应用性能等因素优化分配,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快速切换和故障处理。此外,硬件负载均衡器还支持高级功能,如SSL加速、入侵检测和防火墙等。

  随需应变的自动化负载均衡方案是一种适合云环境的方案。这种方案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负载均衡,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和变化动态调整负载均衡。该方案利用自动化架构实现自动化管理,并可根据服务需求、性能要求进行自动分配和管理。

  基于软件的负载均衡主要是租户使用,基于硬件的负载均衡主要是提升IaaS层的功能。无论采用何种负载均衡解决方案,都需要有效地管理负载,实现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

  在云网融合场景下,负载均衡技术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网络带宽、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等),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